
願景與展望
以開放精神為世界與產業探尋根本解方
當我談及鴻海的未來,總會強調我們正從「製造的鴻海」邁向「科技的鴻海」。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正在執行的藍圖,而鴻海研究院正是驅動這場轉型的核心引擎。它的使命非常明確:為集團儲備未來三年到七年的核心技術,確保鴻海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劉揚偉
鴻海研究院院長
3 + 3 策略,為未來提前布局
鴻海研究院的定位,和一般企業的研發部門明顯不同。我們專心做研究,核心任務是進行科學探索與前沿技術研究,而不是面對產品開發。我們的研究是對焦集團的發展目標,把視野著重在未來三到七年。

李維斌
鴻海研究院執行長
技術最前線
夥伴觀點
創新碳化矽高溫電路 實現攝氏三百度穩定運作
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因具高效率、高耐壓、 耐高溫特性,是電動車、5G通訊、快充等高功率與節能應用的關鍵核心。為了結合學術界在氮化鎵化合物半導體的深厚研究實力、產業界在應用與製造上的資源,鴻海研究院與陽明交大電子研究所副教授吳添立團隊從2022年年中開啟合作。
啟動高韌性低軌衛星通訊網
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自2021年起,與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所展開合作。針對此項合作,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暨系主任方凱田指出,當時校方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產學創新研究院,希望培養半導體產業人才並推動產學共創,於是積極尋找業界合作夥伴,最終與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所一拍即合。
開拓新世代量子作戰地圖
「臺灣在半導體、通訊領域雖有優勢,但在量子計算方面起步較晚,必須向外尋求合作夥伴,才能彌補臺灣在這方面的不足,」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說明他向外發展夥伴生態圈的初心。
建構AI時代最強資安防線
因應電動自駕車的AI攻擊與防禦需求,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游家牧和鴻海研究院合作,主要關注如何透過惡意貼紙、髒汙,讓電動自駕車上的鏡頭誤判路況。隨著合作日漸深入,雙方考量到鴻海科技集團在製造業的領導地位,研究重心逐漸轉向智慧製造的 AI 安全議題,也就是確保高度自動化的製造產線、關燈工廠具有抵禦資安攻擊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