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洛杉磯加州大學電機工程系勝華講座教授 張懋中異質整合,開發全光電系統晶片的不二法門

在光電和半導體領域,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新趨勢,是想要發展真正光電一體的系統晶片(full spectrum System-on-Chip from RF-to- Optics)。但此一偉大目標的完成,必須將異質整合深入到器件的結點層次,方有可能。

鴻海研究院已開始進行異質結(heterojunction) 材料生成研究,但目前主要還在較高的器件層面進行,把矽材料剝離後,與碳化矽基底結合。相較之下,在大尺寸矽基底上生長氮化鎵,更具有潛力與擴展性,甚至能完成在整片矽晶圓上進行異質結生長的技術。這也是我們企盼鴻海研究院未來能掌握的方向。

目前開發的核心難題,是異質結材料在矽基底上的直接生成。

例如,矽本身不會發光,若要實現光電整合,就必須把發光的氮化鎵材料和矽電子器件整合,這涉及複雜的外延晶體生長技術,目前全球學界、業界都在嘗試。

此外,光子器件對精度要求極高,如何在微觀尺度上精實對準發射、接收兩端,並能大規模積成,是巨大的技術挑戰,也是導致光學積成電路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夠因此突破,將有機會大幅降低光電系統晶片的生產成本。

鴻海研究院成立於2020年,至今已有不少世界一流的學術發表、國際合作。然而,我們更盼望鴻海研究院能夠大膽思考「為何而做」,追求「跳階式進展」(quantum leap), 不只求把事情做好,更要做「對的事情」,即便這代表挑戰前人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做出業界前所未有、具備獨特競爭力的科技,成為鴻海科技集團獨一無二的核心能力。

洛杉磯加州大學電機工程系勝華講座教授
張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