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臺灣大學副校長 廖婉君AI與RAN融合 啟動6G革命

傳統行動通訊網路分為「接取網路」(RAN)和「核心網路」,前者負責手機、裝置、基地台間的直接連接,處理網路資源分配,實現有效利用;後者則負責身分認證、計費、加值服務等,和直接連線較不相關的事務。

未來6G的核心理念則是AI Native,也就是在傳輸過程中,從底層到上層都透過AI加值,運作方式主要可分為三類:AI for RAN、AI on RAN,以及AI and RAN。

AI for RAN是利用AI改進無線連線技術,優化資源分配;AI on RAN是在基地台等網路節點上,支援AI相關應用,如:運行AI應用,或處理裝置上小型機器學習模型的參數;至於AI and RAN,則是探討是否可將基地台轉化為邊緣運算節點,也是業界正在思考的概念。

隨著許多通訊功能開始軟體化、模組化,可放在圖形處理器(GPU)、中央處理器(CPU)運行,和AI運作模式相當類似,未來RAN將不再是嚴格定義的網路單元,而是可與AI運算資源更緊密結合的平台,統一處理通訊和AI相關任務。

不少業界龍頭已在今(2025)年公開展示AI and RAN技術相關測試平台,顯然是網通領域值得觀察的重要趨勢。隨著AI模型能力不斷增強,AI不僅能用來改善通訊技術,也能影響通訊系統設計。這種AI與通訊的雙向影響,將是6G發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在6G通訊發展中,衛星通訊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低軌衛星的布建。涵蓋地球上80%仍未被地面網路覆蓋的區域的低軌衛星,若能與現有行動通訊技術緊密結合,讓手機可直接透過衛星連網,讓衛星扮演基地台的角色,將帶來巨大商業潛力。

鴻海研究院通訊所目前已成功將衛星送上軌道,並確保其穩定運行。若能將低軌衛星發展與AI、6G等議題更廣泛結合,將是務實且有前景的方向。

臺灣大學副校長
廖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