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鴻海研究院建構AI時代最強資安防線
因應電動自駕車的AI攻擊與防禦需求,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游家牧和鴻海研究院合作,主要關注如何透過惡意貼紙、髒汙,讓電動自駕車上的鏡頭誤判路況。隨著合作日漸深入,雙方考量到鴻海科技集團在製造業的領導地位,研究重心逐漸轉向智慧製造的 AI 安全議題,也就是確保高度自動化的製造產線、關燈工廠具有抵禦資安攻擊的韌性。
聚焦三大課題
目前游家牧團隊與鴻海研究院的研究,主要探討三大課題:
一、惡意程式碼注入(Data Poisoning):由於大語言模型的訓練資料來源廣泛,可能包含網路上帶有惡意或安全漏洞的程式碼,會導致模型生成不安全的程式。
二、程式碼品質與安全性:AI生成的程式碼,品質參差不齊,可能會出現漏洞或錯誤,雖然人類程式設計師也會犯錯,但因為AI生成速度極快,需要更有效率的自動化檢測工具確保程式碼的安全性。
三、AI幻覺與程式錯誤:AI語言模型有時會出現幻覺,產生虛構內容,雖然這種情況在程式碼中可能較少,但更嚴重的問題是AI可能生成「能動但內容有誤」或「帶有安全漏洞」的程式碼,可能被惡意攻擊者利用。因此,雙方的研究目標除了降低AI模型生成有害程式碼的比例,也希望開發高效自動化工具檢測錯誤。
明確分工,精準解題
游家牧觀察,雙方合作分工相當明確。鴻海研究院是「出題方」,負責提出產業現場的實際需求與痛點,確保研究方向能解決實際問題;陽明交大團隊則是「解題方」,從廣泛的問題中提煉出具體、可行的研究題目,並深究其解決方案。
雙方透過定期會議密切溝通,陽明交大團隊也不時收到來自鴻海事業單位的真實回饋,雙方在思維模式、溝通語言上都能快速達成共識,大幅減少一般產學合作可能出現的溝通落差。
游家牧認為,這種合作模式確保學術研究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可將開發的演算法與系統,在鴻海的實驗型產線進行實測,驗證其可行性與成效,為實際應用鋪路。
更重要的是,對陽明交大團隊而言,與鴻海研究院的合作能得到單純在學術界無法接觸的產業視角。
游家牧解釋,學術研究往往奠基於理論,但和業界合作後,可以直接接觸到最真實、迫切的產業問題。而且,鴻海研究院不僅能提出當下需要解決的短期問題,更讓學術團隊提前了解三到五年以後可能面臨的挑戰,確保研究成果真正能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提升整體營運效益。
防禦AI攻擊,提升臺灣資安水準
「和鴻海研究院的合作極具示範意義,也對整個臺灣資安產業有深遠影響,」游家牧表示,目前多數人關注的是如何用AI解決傳統資安問題,但陽明交大與鴻海研究院資安所已經投入防禦針對AI本身的攻擊。
他進一步說明,AI在電動自駕車、智慧工廠等領域廣泛應用,駭客不再只鎖定傳統資訊系統,而是把目光轉向AI系統,其中前者遵循的是程式邏輯,後者涉及更複雜的數學演算,兩者的攻擊手法、防禦思考方式截然不同。
隨著Google、OpenAI等科技巨頭都已設立專門的AI攻防團隊,游家牧認為,陽明交大與鴻海研究院資安所的合作模式,向臺灣資安產業證明,防禦AI系統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關注且深具潛力的研究方向。他期許,雙方的合作能引導更多臺灣企業投入相關領域,提升整體資安產業技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