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新世代通訊研究所珍珠號進入在軌驗證 打開6G時代大門

隨著5G日漸普及,下一代通訊技術6G發展藍圖日益清晰,其中最關鍵的變革, 就是全面整合非地面網路(NTN),讓網路服務不再受限於地面基地台布建廣度,即便在空中、海上、偏遠地區也能順暢通訊。能實現這項願景的關鍵技術,就是低軌道衛星通訊。

驗證技術,為6G時代預做準備

面對6G時代即將到來,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研究所(簡稱通訊所)啟動「珍珠號」衛星計畫,希望透過低軌道通訊的概念驗證,測試其技術可行性,並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計畫內容除了蒐集太空環境數據,也會從中建立完整的衛星開發、系統工程流程。

「珍珠號計畫」自2021年立項啟動,歷經近兩年研發、整合與測試,在2023年年底成功發射,成為計畫的重要里程碑。相較於2023年核心工作在發射前的設備製作、系統組裝與整合、太空環境測試、功能驗證,與發射前準備,2024年則轉向在軌運行,包括:早期軌道控制、穩定運行後的操作、數據蒐集與分析。

珍珠號包含兩顆衛星,分別命名為PEARL-1H、PEARL-1C(注:H代表鴻海,C代表中央大學)。PEARL- 1H搭載鴻海子公司新煒製作的光學鏡頭、創未來科技的相位陣列天線,PEARL-1C則搭載中央大學的太空環境探測儀。

2024年,通訊所團隊完成位於鴻海內湖大樓頂樓的地面站建置,安裝三組具備不同功能的天線,與室內機櫃連線,用於和衛星通聯、數據傳輸與控制,可即時追蹤衛星軌跡、顯示即時位置,並排定通聯時間。

除了自建地面站,團隊也和中央大學合作使用其他地面站,並租用挪威高緯度地面站,以延長衛星通聯時間,並提升數據接收效率。地面站除了能接受衛星發送的信標訊號、追蹤衛星健康狀態之外,同時也能發送指令給衛星,請求回傳遙測數據或太空照片。目前衛星已成功回傳多張在太空拍攝的照片,對後續研究幫助甚大。

做為臺灣第一顆寬頻通訊衛星,也是業界第一顆針對6G非地面網路進行實驗的衛星, 珍珠號的目標是為未來6G時代預先進行技術驗證,也探測太空環境對衛星運行、通訊品質的影響。

不過,這種低軌衛星通訊並非要取代地面基地台,而是兩者互補、備援,在地面基地台無法覆蓋的偏遠山區、海上、無人居住地區,低軌衛星通訊能協助實現「無死角通訊」。

偵測異動,確保通訊穩定

除了低軌衛星通訊,珍珠號還搭載小型電離層探測儀(CIP),可測量衛星經過區域的電離層電子濃度。

太陽磁暴會導致電離層濃度劇烈變化,影響通訊品質,也會產生大量離子,使大氣層溫度升高、膨脹,使衛星運行軌道周邊的空氣密度變大、摩擦力增加,衛星軌道高度也會略為下降。

2024年,正值太陽活動高峰期,通訊所團隊便透過珍珠號搭載的CIP,成功觀測電離層變化,並將數據與衛星高度進行對照驗證,進一步理解太陽活動對衛星運行與通訊的影響。

打開6G時代的關鍵技術

珍珠號在2023年發射後,早期軌道操作階段其實充滿各種挑戰。第一個要克服的問題,是姿態不穩。衛星剛離開火箭時,會不斷高速翻滾,團隊必須運用各種姿態感測器、磁力矩器及反應輪,讓衛星從翻滾狀態逐漸穩定下來。

其次,外太空中的極端溫差,也是難題。珍珠號每90分鐘會繞地球一圈,溫度會隨著日照、陰影劇烈變化,在45分鐘之內溫度變化高達攝氏130度,對衛星的結構與元件耐受度是一大考驗。

再者,珍珠號一開始回傳的照片是全黑的,團隊必須從地面發送指令,持續調整相機曝光度參數,才能成功拍到清晰照片;此外,衛星的姿態感測與控制也得透過地面指令進行校正,以確保正常運作。

最後,衛星通訊技術也相當不容易。衛星通訊就像是一個不斷移動的基地台,每90分鐘繞行地球一圈,與臺灣地面的通聯時間僅有短短幾分鐘,而且衛星高速移動時會產生頻率飄移,彷彿使用無線電對話時,通話的一方持續調整頻道,讓另一方無法聽清楚內容,這就叫「時變都卜勒效應」,必須透過預測與即時調整上下行訊號頻率,以維持衛星與地面間高速移動下的清晰通訊。

經過數月努力,這些問題逐漸克服,比方說,珍珠號繞行地球時,可根據任務需求切換運行模式,例如:三軸穩定模式,可維持衛星姿勢穩定;對地追蹤模式,可鎖定地面通訊目標;太陽追蹤模式,可透過調整衛星飛行姿態使太陽光入射角垂直於太陽能板,最佳化太陽能效率,讓充電效率最大化。

珍珠號已在2024年5月完成早期軌道操作,進入穩定運作階段,而地面站的即時監測數據也顯示,衛星充放電週期與電壓、電量變化曲線規律且運作正常。

衛星加持開啟6G智慧連結革命

進入6G時代,鴻海研究院通訊所所長吳仁銘認為必須注意兩大趨勢:

第一,是「立體化網路」。未來6G網路將不再只局限於地面基地台,而會結合低軌衛星,形成三維、立體的網路。

第二,6G時代,通訊有望發展為「無所不在的覆蓋」 (ubiquitous connectivity), 可解決現有網路在山區、偏鄉、海洋中無法覆蓋的問題,在開放空間提供無死角通訊服務,讓網路變得無所不在。因此,珍珠號的成功發射與在軌驗證,對鴻海科技集團的「3+3」轉型策略有重大意義。

名詞速讀
6G
第六代行動通訊技術,預計於2030 年左右實現。相較於5G,6G具備更高頻寬、更低延遲(小於1毫秒)、更高速度(每秒可達1Tbps),並融合 AI、感測與衛星通訊,支援沉浸式應用,如:全息影像通話、虛實融合與智慧城市。
「珍珠號」衛星計畫透過低軌道通訊的概念驗證,測試技術可行性,並將蒐集太空環境數據,建立完整的衛星開發、系統工程流程。
「珍珠號」衛星計畫透過低軌道通訊的概念驗證,測試技術可行性,並將蒐集太空環境數據,建立完整的衛星開發、系統工程流程。

展望未來,通訊所將持續累積珍珠號在軌運行所獲取的寶貴經驗與數據,做為啟動新一代衛星設計、規劃的基礎,朝向功能更強大、系統更穩定的目標邁進。除了實務上的衛星專案,通訊所也同時進行多項基礎科學研究、軟體平台開發,期盼能建立一套完整的衛星通訊系統開發與驗證能力。

吳仁銘表示,最終目標是將衛星功能從單純的「點對點傳送」,擴展為更全面的服務,並在未來全球低軌衛星網路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隨著全球邁向6G時代,「珍珠號計畫」不僅是臺灣開啟低軌衛星通訊的關鍵里程碑,更象徵著本土產業自主研發、鏈結學界與企業的創新實力。

從軌道操控到訊號補償、從太空探測到通訊驗證,珍珠號展現出跨領域整合的強大潛力,未來,這些經驗將推動更多衛星技術落地應用,打造天地融合的智慧網路,為臺灣在國際6G舞台上搶得先機、奠定關鍵技術主導地位。

名詞速讀
太陽磁暴
是由太陽釋放的高能帶電粒子(如:太陽閃焰、日冕物質拋射)引發的地磁擾動。當這些粒子抵達地球時會干擾磁場,影響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通訊等,甚至導致極光或電力系統異常。
表1:「珍珠號計畫」重要里程碑
日期 事件
2023/11/12 搭乘 SpaceX 火箭發射衛星入軌、展開 UHF 天線、第一次成功雙向通聯
2023/11/28 北美防空司令部追蹤珍珠號衛星軌道,公開 PEARL-1H 編號為 58265
2023/12/12 第一次成功下載遙測數據,開始監控系統穩定度與健康狀態
2023/12/25 完成 UHF、飛行電腦、電池、太陽能板等次系統調試
2023/12/31 獲得衛星滾動角速度,開始調校飛行姿態感測器與致動器
2024/01/11 進行間歇性快速止滾控制,並確認有效性
2024/01/25 彈射磁力計、執行 Y-Thomson 止滾程序
2024/02/02 執行磁力計校正程序、印證理論與實務
2024/03/02 開始三軸反應輪測試、驗證衛星三軸穩定飛行模式
2024/03/13 展開太陽能板、露出相機酬載,開始試拍
2024/03/18 驗證太陽追蹤模式,比對太陽感測器向量、地球磁場向量、飛行姿態三軸角度
2024/04/02 回傳首批 6 張相片,曝光不足或過度
2024/04/09 測試飛行電腦定時排程的常規操作
2024/04/20 驗證地面目標追蹤模式
2024/05/15 分拆調整相機酬載日夜側曝光參數,使太空自拍照更加清晰
2024/06/07 確認電池溫度、電壓與電流的日夜側週期性變化
2024/07/30 變更電池管理參數,在低溫時充電更積極,在低電壓時放電更保守
2024/08/15 內湖頂樓地面站碟型天線吊掛安裝完成
2024/10/22 獲得 NCC 實驗研發專用電信網路無線電台執照
2024/11/20 統計天線追星角度及都卜勒頻偏補償的控制誤差、分析時變通道數據封包傳輸所受影響
2024/12/25 比對衛星的 GNSS 感測器數據以及軌道參數的預測位置,確認 RTC 時脈誤差